![]() | 區劃代碼 | 面積 | 簡介 |
城關鎮 | 621224100000 | 自然環境:城關鎮位于康縣中部,總土地面積12.55萬畝,耕地面積0.9萬畝。平均海拔1056米,年平均降雨量740毫米,全年無霜期210天,年平均氣溫…[詳細] | |
平洛鎮 | 621224101000 | 自然環境:平洛鎮位于縣城西北部30公里處,總土地面積17.71萬畝,耕地面積2萬畝。平均海拔1458米。年平均降雨量570毫米,年平均氣溫13.5°C…[詳細] | |
大堡鎮 | 621224102000 | 自然環境:大堡鎮位于縣城北部16公里處,總土地面積7.62萬畝,耕地面積0.94萬畝。平均海拔1013米,年平均降雨量690毫米,年平均氣溫14.2℃…[詳細] | |
岸門口鎮 | 621224103000 | 自然環境:岸門口鎮位于縣城以南9公里處,總土地面積17.72萬畝,耕地面積1.42萬畝。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降雨量724.5毫米,年平均氣溫11…[詳細] | |
兩河鎮 | 621224104000 | 自然環境:兩河鎮位于縣城東南部37公里處,總土地面積24.79萬畝,耕地面積1.15萬畝。平均海拔920米。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年平均氣溫18℃,…[詳細] | |
長壩鎮 | 621224105000 | 自然環境:長壩鎮位于縣城西北部28公里處,總土地面積22.99萬畝,耕地面積2.69萬畝。平均海拔1140米,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年平均氣溫10.…[詳細] | |
云臺鎮 | 621224106000 | 自然環境:云臺鎮位于萬家大梁北麓、縣城東北部13公里處,總土地面積17.44萬畝,耕地面積2.3萬畝。平均海拔1125米。年平均降雨量750毫米,年平…[詳細] | |
陽壩鎮 | 621224107000 | 自然環境:陽壩鎮位于縣城南部39公里處,總土地面積42.68萬畝,耕地面積0.9萬畝,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年平均氣溫13°C…[詳細] | |
王壩鎮 | 621224108000 | 74km2 | 【概況】 位于康縣城東部11公里處。東與陜西省略陽縣境相接,南與賈安鄉和岸門口鎮毗連,西與城關鎮交界,北與云臺鎮為鄰。面積74平方公里。人口8975…[詳細] |
碾壩鎮 | 621224109000 | 108.8km2 | 康縣轄鎮。1953年設碾壩鄉,1958年并入康寧公社,1961年分設碾壩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境西部,碾壩河兩岸,距縣城13公里。面積108.…[詳細] |
豆壩鎮 | 621224110000 | 143.6km2 | 康縣轄鎮。1949年設魚耀鄉,1955年更名為豆壩鄉,1958年改為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境西部,豆壩河上游兩岸,距縣城22公里。面積143.…[詳細] |
望關鎮 | 621224111000 | 85.1km2 | 康縣轄鎮。1949年設望關鄉,1958年并入長壩公社,1961年析設望關公社,1983年復設鄉。位于縣境西北部,平洛河兩岸,距縣城34公里。面積85.…[詳細] |
大南峪鎮 | 621224112000 | 122.4km2 | 康縣轄鎮。北魏置蘭皋戌,清改為大蘭驛。1961年設大南峪公社,1983年置鄉。位于縣境東北部,窯坪河兩岸,距縣城40公里。面積122.4平方公里,人口…[詳細] |
周家壩鎮 | 621224113000 | 114.66km2 | 周家壩鎮位于縣城西北部,總面積114.66平方公里。海拔在915 ~ 1721米之間。北部干燥,雨量較少,南部陰濕,溫差小。
【行政區劃】 …[詳細] |
銅錢鎮 | 621224114000 | 94km2 | 【概況】 位于康縣城東南33公里處。東鄰兩河鎮、南連陽壩鎮,西依三河壩鄉,北靠白楊鄉。面積94平方公里。人口4614人。鄉政府駐地為銅錢壩村。
…[詳細] |
三河壩鎮 | 621224115000 | 221.2km2 | 【概況】 位于康縣城南部22公里處。東鄰銅錢鄉,北靠秧田、店子鄉,西與武都區五馬鄉接界,南與陽壩鎮毗連。面積221.2平方公里。人口6081人。鄉政…[詳細] |
白楊鎮 | 621224116000 | 195km2 | 【概況】 位于康縣城東南25公里處。東鄰兩河鎮,南連銅錢鄉,西依三河壩鄉,北靠岸門口鎮。面積195平方公里。人口6316人。鄉政府駐白楊灘村。
…[詳細] |
寺臺鎮 | 621224117000 | 116km2 | 【概況】 位于康縣城北17.2公里處。東鄰云臺鎮,南接大堡鎮,西北與豆坪鄉毗連,北臨西漢水與成縣搭界,面積116平方公里。人口6115。鄉政府駐楊灣…[詳細] |
迷壩鄉 | 621224204000 | 137.9km2 | 康縣轄鄉。1949年設迷壩鄉,1958年并入云臺公社,1961年分設迷壩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西漢水南岸,距縣城72公里。面積137…[詳細] |
店子鄉 | 621224209000 | 113.6km2 | 康縣轄鄉。1952年設中節鄉,1955年更名為店子鄉,1958年并入豆壩公社,1961年分設店子公社,1983年置鄉。位于縣境西部,解板河上游兩岸,距…[詳細] |
太石鄉 | 621224214000 | 55.4km2 | 康縣轄鄉。1949年設太石鄉,1958年并入平洛公路。1961年析設太石公社,1983年復設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西漢水南岸,距縣城73公里。面積55.…[詳細] |
地名由來:1928年置永康縣,以永久康寧取名;因與浙江省永康縣重名而改名;沿用北周明帝二年(558)所置的康州之名;一說取周代諸王文、武、成、康謚號中的康字命名。
2022年12月,2022中國最美縣域榜單發布,康縣上榜。
2022年11月,2022健康中國·康養旅游百強縣名單發布,康縣入圍。
2022年4月,2021年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督導評估認定縣(市、區、旗)名單公布,康縣上榜。
2022年4月,康縣被命名為2021年度甘肅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2021年9月,2021中國最美縣域榜單發布,康縣榜上有名。
2021年9月,康縣被列為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
2021年8月,康縣入圍2021年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
2021年06月,康縣被納入2021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名單。
2021年5月,康縣上榜2021中國未來投資熱點百佳縣市,位列第60。
康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西秦嶺南側中深切割中高山地貌區。東鄰陜西,西接武都,東北與成縣接壤,總面積2958.46平方公里,有耕地70.16萬畝。轄14鎮7鄉,350個行政村,164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0.24萬人,其中農村人口18.36萬人。
歷史沿革
1928年由武都縣析置永康縣,1929年改名康縣。取“安寧、康!敝,以北周時之康州而得名。
自然地理
康縣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境內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全境處西秦嶺南側隴南山中,地質構造為昆侖秦嶺地槽褶鄒地帶,地勢西高東低,中部高,南北低。最高海拔2483m,最低海拔560m,年平均氣溫12.1度,無霜期207天,日照時數1433.7小時,年降水量742mm。自然資源現有高等植物172科1000余種,活立木蓄積量800多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高達60%以上;有國家和省列珍貴樹種如香樟、銀杏、紅豆杉等28種,各種菌類96種;有天麻、杜仲等野生藥材576種,國家野生保護動物數百種。其中,康陽牌龍神茶、黑木耳等產品和薇菜、核桃仁等上百種山野食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礦產資源目前已探明金、銅、鐵、煤、硫、磷、水晶石等20余種,探明銅儲量400多萬噸,現已開發的陽壩銅業公司儲量達260多萬噸,品位達到0.367立方米;黃金儲量豐富,屬陜南、隴南、川北“金三角”地帶,沙金、礦金儲量頗豐,開發前景看好.
資源特色
康縣境內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現有高等植物172科1000余種,活立木蓄積量800多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高達56%以上;有國家和省列珍貴樹種如香樟、銀杏、紅豆杉等28種,各種菌類96種;有天麻、杜仲等野生藥材576種,國家野生保護動物數百種。二是旅游資源以獨具特色的生態旅游為主,這是山川秀美,風光旖旎,千峰疊翠,萬峽溢綠,懸泉飛瀑,百鳥爭鳴,是西北天然生物園和野生動物園,也是西北地區最有名的生態旅游勝地。主要有白云山森林公園、梅園溝、幽夢谷、海棠谷、龍神溝、紅豆谷、清河、響水泉、白馬關古城遺址、托河溶洞等近百處自然和人文景觀,茶園、竹海、靈山、秀水、幽谷、茂林、飛瀑、流泉,構成了康縣獨特的生態風光,其風物之美,山川之秀、河谷之幽、田園之雅,令境內外游人流連忘返,在縣政府全力打造“山水畫廊、花園康縣”的旅游品牌帶動下,當年旅游項目爭取資金230萬元,全力打造和推介生態旅游品牌,新修景區旅游公路3條15公里,開通了縣城到陽壩梅園溝旅游專線,全年共接待游客8.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580萬元。礦產資源:目前已探明礦種有金、銅、鐵、煤、硫、磷、水晶石等20余種,已探明銅儲量400多萬噸,僅開采的陽壩銅礦儲量達260多萬噸,品位達到0.367/立方米;黃金儲量豐富,屬陜南、隴南、川北“金三角”地帶,沙金、礦金開采前景看好,已建成投產7家黃金開采有限責任公司。
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郵編:746500。代碼:621224。區號:0939。拼音:KangXian。
行政區劃
康縣轄14個鎮、7個鄉:城關鎮平洛鎮大堡鎮岸門口鎮兩河鎮長壩鎮云臺鎮陽壩鎮望關鎮寺臺鄉大南峪鎮迷壩鄉王壩鎮碾壩鎮豆壩鎮店子鄉周家壩鎮白楊鄉太石鄉銅錢鄉三河壩鄉
區劃:甘肅省·隴南市·康縣 |